致所有V電影用戶的一封信
今天,V電影改名了。
場庫。
直到改名前的最后一刻,我還在跟老板吵,吵到摔門而出,不想多說一句話。
其實改名,我很支持。
我覺得要改,理由很簡單:
“V電影”已經不能很好的概括我們現在做的事。
V電影所分享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電影的范疇內,而是面向影視創作者和所有愛影像的人。
每天貢獻世界各地的優秀創意和高品質短片,也更多的輸出與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。
而且,V電影諧音“微電影”,那個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時。
現在我們更習慣于稱之為“短片”和“短視頻”,這次更名也是與時俱進,避免大家有誤解。
“V電影”要跟隨著自己的內容和品質,做一次升級。
但是真要改的時候,哪有說的那樣輕松。
名字只是個代號,但每天我要念這個名字幾十遍,看到這三個字上百遍,它已經深深扎根在我的腦海里。
在我們整個公司,我就是V電影,V電影就是我。
時間久了,會讓你變老,變得跟不上時代潮流;變得保守,變得念舊。
公司樓下有一座小洋樓,純白色,整座小樓只在最頂上寫了四個數字:
1875。
它已經在這兒呆了143年了,時間過的真快。
轉過頭看,“V電影”就要摘掉了。
時間過的真快,我跟V電影在一起也四年了。
2011年底V電影正式上線,很快成為了一個小眾而文藝的影視愛好者聚集地。
從2013年開始,V電影微信公眾號開始運營。那個時候發一部好片,做一個小活動,數據就能蹭蹭的漲,每天坐在電腦前看著后臺粉絲數猛跳,都能看好久,原來我的一篇推送可以影響那么多人。
2016年,V電影公眾號的1001夜-2016年4月
我在文章里這樣寫:原本打算在昨天推送,整整1000天的時候。但我選了一千零一夜。
因為我們并不想用里程碑似的紀念溫暖自己,而是要告訴我們所有的小伙伴,有1000,就有1001,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。
2016年9月,V電影網站推送短片超過10000部。
2016年,V電影app新版上線,僅半年時間日活突破10萬。
在互聯網的大潮中,一個互聯網產品的平均壽命是兩年半,而一轉眼之間,我們已經一起走過了6年。
回看那些老用戶的留言,那些熟悉的頭像和ID,總會感覺到一種親近。
有時候不是我陪伴你們,而是你們陪伴著我,我要好好說一聲感謝:
六年多過去,深鞠一躬,以示感謝。
當我們回望過去,才能更好的看向將來:
吵,是私情;改,是必然。
其實嘮嘮叨叨,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本不值一表,特別是在十萬加和十萬加教程鋪天蓋地的今天。
但是我想把它寫下來。
最起碼對V電影這個名字來說,今天是一次告別,告別就應該正式一些。
當然,與其說告別,我更覺得這是一次新的開始,它也許不會爆紅,但會一直保持著溫度。
這是一個新的開始,同樣也是找回初心。
2012年V電影正式上線,分享國內外最優質的短片作品,迅速成為國內最大的短片分享平臺。
在分享短片的同時,越來越多的國內創作人向我們提議,希望我們能給國內創作人更多展示機會,讓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的關注,由此——
新片場應運而生。
從那時起,新片場就成為了我們的未來。
通過推薦和分享,用互聯網的方式發現和幫助更多的影視創作者,這件事本身就有非凡的意義。
而V電影,將作為新片場社區的一部分,成為拓展視野和尋找靈感的一扇窗,是新片場為創作人和影視愛好者提供的靈感庫和創意庫。
所以,更名場庫,也是回歸初心。
在更名之后,我們也在品牌上打通了V電影和新片場,作為統一的品牌展示在大家面前。
同時,這也將是一次內容升級,在保留原有分享內容的基礎上,我們會給新片場上眾多的國內影視創作人更多的展示機會。
組織更多的線下觀影和交流活動,并將推出屬于場庫的原創人文記錄品牌——在場。
當一個經典的名字成為過去時,其實也是升級的開始。我對它充滿了期待。
所以,各位親愛的陪伴我許久的伙伴們,這是寫給你們的一封信。
謝謝你們這么久以來的關注,謝謝。
- 我還是我,只想給你更多 -
本文章為原創、翻譯或編譯,轉載請注明來自場庫(vmovier.com)

影片點評快速評論